近日貴陽市有一名年僅兩歲的嬰兒被查出感染艾滋病毒,其父母懷疑是在醫院看病時被感染的。記者從貴陽市衛計委核實,這位兩歲嬰兒身患艾滋一事屬實。不過,其如何感染了艾滋病毒,目前尚在調查中,7月26日國家衛健委專家也已介入本次事件調查。
事件起因:據嬰兒母親唐女士表述她年僅一歲的兒子小天(化名)因誤食了一塊蘋果被卡住喉管,她與丈夫隨即將小天送到貴陽市婦幼保健院進行治療。讓唐女士沒想到的是,“這一小問題”卻讓孩子在ICU一住就是接近1個月。2017年11月21日,醫生同意小天出院,但唐女士將兒子帶回家后,卻發現兒子的呼吸依然不太正常,“11月23日,我又把他送到了婦幼保健院,又住進了ICU。”這一次住院,小天一直住到12月7日。但前后一個多月的時間,病情未見好轉,反而有加重的跡象。
事件轉變:轉院檢查發現感染艾滋
因不放心孩子,他們把兒子轉到了重慶醫科大附屬兒童醫院。12月7日,小天住進重慶醫科大附屬兒童醫院后,按規定進行了血檢。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在這次血檢中,小天的HIV初篩竟呈陽性。
聽到這個消息后,唐女士一家**反應是不可思議,“我們10月28日在送他去貴陽市婦幼保健院時,也做了血檢,當時的檢查HIV是呈陰性。在貴陽婦幼保健院住院期間,孩子一直住在ICU,是全封閉治療,父母都很難接觸到孩子,而出院到再入院也就只有一天半時間。我的娃娃怎么可能感染上艾滋了?”
為查清情況,唐女士與丈夫配合醫院做了HIV抗體檢查,結果均為陰性。“檢查完后,我們又去問了醫生,醫生的意思是,這是初篩結果,他們建議在病情穩定后,再做一次復查。”
經過數月治療后,小天于3月15日出院回到了位于貴陽的家中。唐女士表示,孩子的恢復情況非常慢,他們當時以為孩子年齡小,也只能慢慢等待,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在今年5月小天卻開始出現了持續低燒的狀況。“6月1日,我們把孩子送到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檢查,孩子的HIV抗體依舊呈陽性。”隨后,6月27日,小天在貴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感染一科治療,并于6月29日再次被確認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重點:艾滋從何而來?
我們都知道艾滋病感染途徑一個是母嬰傳播,一個是血液傳播,一個是性傳播。孩子才兩歲,排除了*后一個,而唐女士和丈夫都呈陰性也排除了**個,據此。據唐女士介紹,在貴陽市婦幼保健院住院期間,孩子先后經歷過纖維支氣管鏡,氣管插管等有創治療,還有過一次輸血史,唐女士認為,問題極有可能出在貴陽市婦幼保健院。
交叉感染應該盡量避免
交叉感染是指醫療單位內病人之間發生的相互感染。醫院內交叉感染常見疾病有:乙型肝炎、流感、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敗血癥等,另外,對醫療用具不充分的消毒可能會造成艾滋在病人間的傳播。因此目前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都在提倡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具來規避醫源性交叉感染問題。
我國每年1.2億人需要做胃鏡,胃鏡檢查屬于創傷性檢查,一套胃鏡器械要反復多次使用,做檢查時要探進胃部,甚至要割肉進行檢查,胃鏡肯定會受到污染。盡管胃鏡事后可以消毒,但如果胃鏡消毒得不清,其結果更是可怕。
OMOM膠囊內鏡的問世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它是一次性用品,在使用過程中完全避免了清洗、消毒不徹底所帶來交叉感染以及細菌感染這方面的弊端。并且它的依從性也很好,由于它不同于傳統的內鏡系統的插入式操作模式,只需吞服一顆膠囊,很大程度的解決了內鏡檢查給受檢者帶來的痛苦和不適感。